当前位置:正银小说>其他类型>我心匪石我心匪席> 第17章 永丰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7章 永丰(1 / 2)

早上吃完饭,苏盛让自己身边使唤的小厮昌言领着夏灼和顾梵生到处转转,先是在苏府转了圈,而后去了苏家的布庄。

这苏府倒是没什么好逛的,因为这府不大,前前后后有二十间房左右,院落也都没有张振江府里的奇花异草、太湖丑石装置的那般奢华,不过细看院子里的盆景、兰花、竹子之类的植物虽没有太大的格局布置,但处处可见精致意境,倒是让人觉得苏盛这府里不简单。府里用的桌椅碗筷茶具等也都朴素,可细看那纹路样式,只觉得主人家品味犹高。就那厅堂那几把梨花木椅子来说,行家都看得出那椅子的木头取自一棵树上,木纹光泽鲜亮自然流畅,可不是简简单单能寻到的。

苏家的布庄倒是做的大。这永丰镇上的布庄,十有八九都是苏家的。据昌言说,布匹生意一般只有在运河江水发达、客商往来不绝的地方才做的起来,像是姑苏、杭州、台州这些地方就是占尽了天时地利,布商上前上百的经过,生意也就好做,而永丰水路不发达,本地人向来只是种棉外运,而苏盛在多年之前到了永丰后反其道而行,组织了织布工坊,织布匹缎子。永丰本就产棉花,所以在本地购买棉花价格比其他地方便宜,织了布往外卖价格就占了优势,而苏家织的布匹质量还好,广受客商喜欢,客商也愿意花时间来永丰买布。之前苏盛进京就是给帝京的客人送货去了,可见苏家布匹的精美上乘。

“按你说的,苏伯父本不是本地人?”听昌言说的,顾梵生问道。

“这我也是听我爹娘说的,老爷是许多年前带着夫人到我们这的。”昌言看起来也就是十七八岁,苏盛到永丰安家时,他还没出生。“不过老爷夫人他们在我们这儿定居了二十多年,也算是本地人了。”

“厉害!”夏灼应和道。

“其实不单单是老爷厉害,夫人也是了不得的。”昌言继续道,“老爷当初组织了织布坊,让织布工人聚集在一处做工,可是因为织布的多是妇人,家里又多有孩子要带,许多人都抽不出时间过来,布庄看着要垮了,是我家夫人说人人回家做工,按时间来交布匹领工钱,这生意才做了下来。”昌言越说越起劲儿,“之前在织布坊织布的都是妇人,男人们都耻于来做这个,后来让他们回家织布,不少男人都开始帮着妻子织布赚些钱。现在我们这里男人织布都已经不是丢人的事儿了,可你要出了我们这里去看,只怕没几个男子会织布的。”

“苏伯母也不简单。”

“我们家老爷和夫人一起打理布庄,把生意做的井井有条的,关键他们感情还好,”昌言道,“老爷从未纳过妾,一点都不像镇上的其他富庶人家,有了钱就飞扬跋扈妻妾成群,看见老百姓都不带正眼瞧的,像镇上的富户朱墉那家,从主到仆没一个好东西·····”意识到失言,昌言及时住了口,赔笑道,“看我这扯哪儿去了,惹你们两位耳烦。”

“我们初来乍到,你多说些镇上的情况,我们也对这里多些了解。”顾梵生接话道。

“呵呵,你们不嫌烦就好。”昌言笑着说,“朱家和咱们老爷有生意往来,那些奴仆再嚣张,也是不敢惹咱们的。”

“我听着这个朱墉不像是个好人,为什么还要和他做生意?”夏灼问。

“咱们家和他有船只上的生意,也有银庄上的往来。咱们永丰的所有造船坊,无论大小,都是朱家的。哪怕是出了永丰,在姑苏、杭州一带,数一数二的大船厂也都是朱家的。所以,要用船,只能和朱家做生意。”昌言解释道。

“这人是走了狗屎运吗?”夏灼听着这人就不是个什么好家伙,可生意做的还不小。

“这朱家的生意是做的大,而且还不止在造船这一行业,像当铺、钱庄这些生意也都做的不小。朱家的墉号钱庄,往北开到帝京南宛,往南开到广州沿海一带,当真是了不得,所以铺子的钱财周转,也都在他家办。但是这朱家财气是旺,可人丁不兴,朱家老爷朱墉至今只有朱全这一个儿子,而且这个儿子还是个瘸子,背地里被人叫做朱不全。这天下还是有因果报应的,朱墉做的恶,全报到了这么个儿子身上。”

“这就是咱们家在这街上的最后一间铺子了。”过了个转角,昌言指着前边不远的铺子道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